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發帖

唆吧

■张天明  2005-03-18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对于很多人津津乐道的日本料理,我横竖是吃不惯。在我看来,那些名目繁多的寿司,不过是花样翻新的冷饭团。而著名的大酱汤,无油少盐的,基本上就是洗锅水。因此,到日本作短期考察,吃,就成为考察自己耐心的一道难题。

  忽一天,导游将我们带到一个面馆。进得门来,但见人头攒动,热气腾腾,一股熟悉的面香扑鼻而来,原来是一家中华面馆。小小店堂里,很多的中国人更多的日本人在挤来挤去,看来日本人也喜欢咱中华的面条。一个想必是留学生的堂倌抽空和我们说了两句国语,又匆匆忙去。这里的生意实在太好。待得面条端到面前,那一阵忙乱自不必说,稀里哗啦地连汤带水喝了个一干二净。其中美味,是在国内嗜吃了几十年面条的我所未曾尝过的。据说乾隆下江南挨了饿,发现鸡才是真好吃。莫非这美味也是饿出来的?那面条做得实在是了得,真正是汤鲜面软,盖码丰富,味正料足。而且,除了木筷,还专门送上汤勺,可见面汤之重要,可见喝汤是吃面条的重要程序,而面汤也的确是那么的鲜美。我后来一直奇怪,在面条大国的中国,为什么吃不到这么叫人难忘的好面。陆文夫笔下的那个每天必起大早赶去面馆吃头汤面的破落子弟美食家,现在自然是没有了。而同时,专为那些精致的味蕾而生的精致的吃食也日见稀缺。我一度十分遗憾。现在想想,是别人太认真而我们太不认真。别人即使烹面条这样的“小鲜”也认真得若治大国,而我们,基本上是在应付口腹,大体上吃饱也就算了。

  原来日本也是个食面大国。街头巷尾,但见店招摇曳;拉面切面龙须面,品种不一而足。其中以荞麦面最具日本本土色彩,说法也最多。据说,春节咱吃饺子,他们就吃荞麦面。做客我们送点杂七杂八的东西,他们也送荞麦面。而且荞麦面还有多种做法。夏天有凉面,冬天有热面。还用各种配料弄成各种颜色。总之是在日本面条族群中,以荞麦面最具日本饮食文化特征。回来后稍一研究,就发现日本面自然又是中国文化的传播。镰仓时代中国的制粉技术传入日本啦,某某年拉面又出现在日本啦等等。墙里的红花,在墙外特别的香。这种现象,在文化传播中倒也不鲜见。

  忽然记起读过的一篇文章。说的是西方礼仪传入日本,公共场合以尊重别人为原则,说话不能大声,吃食不要吧唧嘴云云。而日本人吃荞麦面时,却独可以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既表示满意面条的滋味,也有让人分享快乐的意思。这不和咱国人吃中华面的习惯完全一样嘛。俺们国人吃面条,不都是要哧溜哧溜弄得震天价响嘛。写文章的日本学者,显然希望保持在吃荞麦面时吧唧嘴的权利,也就是保持东方文化在西方文明面前的地位。这使我对荞麦面产生了很大兴趣,到处留意是否有荞麦面吃,想见识见识这承载着东西方文明冲突的物事到底有何特别之处。

  一日傍晚,在一个古雅的面馆,果然就发现了荞麦面。深灰色的荞麦面用木碗盛着,无声地摆在我们面前,传递着一种朴实的倔强,像生长这些荞麦的山野,和山野中那些沉默寡言的父亲和儿子们。荞麦面的味道清淡低调,全无拉面的夸张和华丽,其朴实无华风格,类似湖南乡下的米豆腐或者米粉。导游告诉我们,荞麦面的日语发音为“唆吧”,这又恰恰与湖南人吃面条动作偶合,湖南人称尖起嘴巴吸食为“唆”。“唆吧唆吧”,简直就是劝我们快吃嘛。于是,在日本某山区的这个黄昏,在这个装饰着纸灯笼、浮世绘和木桌子木椅子的小面馆中,我们几个湖南人,将象征日本文化的荞麦面,痛快地唆得吧吧乱响,任这充满快意的声音,在店堂里回荡。

转 自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返回列表